黃金侘寂的雅趣 黃瀨戶(きぜと)KIZETO

黃金侘寂的雅趣 ─ 黃瀨戶(きぜと)

黃瀨戶,為日本中世美濃陶藝中的代表性樣式之一,其誕生源自對中國官窯陶瓷的深切憧憬與仿製實驗。在尚未掌握瓷器技術的時代,日本陶工傾心於模仿中國宋元青瓷的典雅質地,歷經無數嘗試,最終無意間燒製出一種帶有金黃色調的獨特釉色。雖未能如願重現青瓷之翠,但其溫潤沉靜的色彩卻意外觸動了日本人對「侘寂」之美的共鳴,遂被讚譽為「黃金的侘」。

雖然黃瀨戶主要產於美濃地區,但因「瀨戶茶碗」在京都一帶更易為接受,且瀨戶、美濃兩地於桃山時期之陶器流通路徑緊密相連,因此此一新樣式遂以「瀨戶」為名。「黃瀨戶」之稱,即來自其器表所展現的溫潤黃色釉調,彷若油豆腐表面般的肌理質感,予人深刻印象。

黃瀨戶的燒成技法,以通體施加含灰釉為基礎,釉面於燒成後呈現柔和而帶黃的色澤,並輔以褐色與綠色的裝飾釉色增添層次。其中綠釉來自含銅成分的「膽礬」,而褐色則源自釉面與胎土中鐵分的氧化反應。這些色彩於釉面交織出如畫般的自然裝飾,展現樸實中的細膩工藝美感。

黃瀨戶的裝飾常見於如「油揚肌」般的器面上施以彫花,並以綠釉點綴器身,形成具視覺張力的構圖。常見器形包含盤、鉢、碗等日用食器,其中以轆轤拉胚後,再以刮刀進行削刻的裝飾技法,稱為「胴紐」,為黃瀨戶典型之作風。

黃瀨戶不僅是一種釉色表現,更體現了日本工藝文化中對自然、簡約與內斂美感的詮釋。它象徵著從模仿走向自我風格的蛻變歷程,也彰顯出陶工對土與火深刻的理解與詩意的演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