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潤素雅的暖白層次 粉引 KOHIKI
溫潤素雅的暖白層次 ─ 粉引
「粉引」(Kohiki)為一種歷史悠久的陶藝技法,自朝鮮半島傳入日本,距今已有四至五百年的歷史。當時日本尚未掌握瓷器燒製技術,而中國宋明時期以輕薄細膩、造型方正的白瓷作為宮廷器物之極品標準。由於唐物難以大量獲得,日本陶工為追求與之相仿的質感與格調,便嘗試將原本呈褐色或黑色的陶胎,施以低含鐵量的白化妝土(白泥),再上透明釉燒成,進而創造出具有白瓷風韻的陶器,成為「粉引」的濫觴。
粉引技法是將成形後略為乾燥的陶坯,浸入白化粧土中,使其表面均勻披上一層潔白的泥衣,隨後施以透明釉進行燒製。因其表面彷彿被白粉輕拂覆蓋,又有「粉吹」之別稱。此技法展現出自然不規則的筆觸與層次,成就一種含蓄而深邃的美。
傳統的粉引器皿常帶有自然皺摺,或在釉面呈現淡黃溫潤的色調,稱為「黃粉引」,這些質地上的細微變化,不僅豐富了器物的表情,也體現出手工陶藝的生命力。
在高溫燒成的過程中,胎土中所含的鐵質或微細礦粒,會隱約透出白釉表層,展現素樸柔和的光澤與溫暖的肌理,給人一種靜謐而富含情感的觸感體驗。有時白泥釉在燒成時會產生自然脫落的現象,露出胎土色澤,形成所謂「火間」之景,這種不完美中的美感,也正是粉引器物中備受推崇的意趣之一。
粉引不僅是一種技法,更是一種詮釋「侘寂」美學的語彙。它的樸實與溫潤,超越形式本身,觸動人心深處對自然與時間痕跡的共鳴。